有两个孩子,夫妻离婚时一人一个?

  发布时间:2025/10/2 17:35:39 点击数:
导读:((2024)京01民终6156号)裁判要旨两个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处理不能简单归纳为一方直接抚养一个子女或不将孩子分开抚养,仍需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负担能力、监护能力,结合孩子年龄、过往成长环境、监护现状等因素综合判定

(2024)01民终6156

裁判要旨

两个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处理不能简单归纳为一方直接抚养一个子女或不将孩子分开抚养,仍需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负担能力、监护能力,结合孩子年龄、过往成长环境、监护现状等因素综合判定。在处理二孩抚养权时,对于年龄差距不大或坚决表示不愿分离的未成年子女,从陪伴成长和相互帮助的角度出发,可将未成年子女不分离作为裁判考量原则。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关于离婚诉讼中涉及两个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父母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子女的,在父母抚养权利与未成年子女利益存在冲突时,仍应优先考虑子女利益,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生活为原则。两个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处理不能简单归纳为一方直接抚养一个子女或不将孩子分开抚养,仍需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负担能力、监护能力,结合孩子年龄、过往成长环境、监护现状等因素综合判定。在处理二孩抚养权时,对于年龄差距不大或坚决表示不愿分离的未成年子女,从陪伴成长和相互帮助的角度出发,可将未成年子女不分离作为裁判考量原则。本案中,刘某乙已满八周岁,刘某甲将满八周岁,刘某乙、刘某甲在一、二审中均明确表示愿由其母亲王某抚养并与之共同生活,刘某乙、刘某甲不愿彼此分开。同时,刘某乙、刘某甲之间以及刘某乙、刘某甲与其母亲王某已形成长期稳定、彼此依赖的共同生活状态,刘某乙、刘某甲年龄差距不大,且长期相互陪伴成长,如分开抚养可能会因父母婚姻关系解除对未成年子女叠加造成心理痛苦和精神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姐妹之间的血缘牵绊之情和不愿分离的童年感受,分开抚养居住将明显不利于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且王某亦不存在不适宜抚养孩子的法定事由,因此,婚生女刘某甲、刘某乙均由王某抚养更为适宜。刘某某对刘某甲、刘某乙有探望的权利,王某有协助配合的义务

父母因素:抚养能力与条件的全方位考察

经济负担能力

经济负担能力是抚养权判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稳定且丰厚的经济收入就像是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能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衣食住行的高品质保障,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获取,都离不开强大经济基础的支撑。比如在教育方面,高收入家庭能够轻松承担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的费用,像钢琴、绘画、编程等兴趣课程,让孩子在艺术、科技等领域早早启蒙,挖掘自身潜力;还能为孩子选择优质的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孩子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拓宽孩子的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而低收入家庭可能连孩子的基本学习用品都要精打细算,更难以负担课外辅导等额外教育支出,孩子只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努力追赶 。在生活上,高收入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孩子拥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低收入家庭可能居住在狭小拥挤的环境中,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空间,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经济负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质量,也是法院在判定抚养权时着重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监护能力

监护能力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涉及到父母的教育程度、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如同拼图的一块,共同拼凑出孩子成长的蓝图,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教育程度来看,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往往具备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们能够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和学习需求,给予孩子精准的学业引导。例如,身为教师的父母,凭借自身专业的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方面,他们懂得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助力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居住环境也是监护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安全、舒适且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安全的居住环境能让孩子免受外界的伤害,健康成长;舒适的居住条件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体验,提升生活幸福感。而周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居住环境更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比如居住在学校附近,孩子可以节省上下学的时间,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休息中;周边有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孩子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这些地方探索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

生活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父母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像无声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早睡早起,饮食规律,坚持运动,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也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若父母生活习惯糟糕,如熬夜、饮食不规律、沉迷电子产品等,孩子很可能受到不良影响,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阻碍孩子的成长发展。所以,监护能力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抚养权判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孩子因素:年龄、成长环境与个人意愿的关键作用

年龄差异

孩子的年龄在抚养权判定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抚养权判定有着不同的倾向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基于孩子对母亲的生理依赖,如母乳喂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母亲在照顾婴儿生活起居方面的天然优势,一般会随母方生活 。但如果母亲存在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有抚养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特殊情况,孩子也可能随父方生活 。比如在一些案例中,母亲因吸毒、服刑等原因无法照顾孩子,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就会被判给父亲抚养。

而对于八周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表达自己对随哪方生活的意愿,所以法院在判定抚养权时会充分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们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身的需求和利益 。例如,在某些离婚案件中,八岁的孩子明确表示愿意跟随妈妈生活,因为妈妈一直陪伴自己成长,对自己关怀备至,法院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后,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将抚养权判给妈妈。

过往成长环境与监护现状

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稳定性是抚养权判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孩子长期生活的社区、学校等环境,就像他们成长的土壤,一旦发生改变,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 。以孩子长期生活的社区为例,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熟悉的邻里关系,有自己的小伙伴,对社区的环境、设施都非常熟悉,这些熟悉的元素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 。如果因为抚养权的变更,孩子不得不搬到一个陌生的社区,他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邻里关系,寻找新的玩伴,面对陌生的环境,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

在学校方面也是如此,孩子在一所学校长期就读,已经适应了学校的教学风格、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社交圈子 。若突然转学,孩子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融入新的班级,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比如,小明原本在一所学校成绩优异,和同学们相处融洽,父母离婚后,因为抚养权的变更,他不得不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到了新学校后,由于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同学关系,小明的成绩一落千丈,还变得沉默寡言,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 。由此可见,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是法院在判定抚养权时着重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子女意愿(尤其针对年龄差距不大或不愿分离的情况)

当孩子年龄差距不大或明确表示不愿分离时,他们的意愿会成为法院裁判的重要考量原则 。在成长过程中,年龄相近的孩子往往有着更紧密的情感联系,他们一起玩耍、学习、成长,彼此陪伴,相互支持,共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放假回微信算加班吗? 下一篇: